前兩週跟一位高中學弟吃飯,特別的是,這位學弟小我 17 歲,也就是說他才剛高中畢業,準備升大學。
他是一位 Youtuber,粉絲大概 11K,同時也有 10K 的 IG,主題是做影片拍攝與剪輯。
我因為看到他拍了大量的高中生活而感興趣。要知道,我們的高中是一所管超嚴的私立高中,就我所知應該很難讓學生這樣拍攝才對。所以我就好奇,是學校風氣變了還是他有什麼方式拍攝學校生活?
另外,他在影片中的談吐也讓我感到訝異,非常成熟,而且中英文都說得很好,我對他的教育也很感興趣,於是趁著他來台北辦講座後的時間喝個咖啡。
主要圍繞著三塊在講:校園、教育、職涯。
私立學校 40 年不變的價值觀
前面提到我們是一所超嚴的私立高中,這體現在方方面面。單純拿手機來講,當時手機開始普及,但管理很嚴,尤其是住宿生。週日一收假就要把手機交出去,每天晚自習第二節下課的三十分鐘才可以去拿回來,然後上課就要收走,直到週五下課離開宿舍才能取回。
學弟說現在住宿生也是一樣。至於一般的上課時間,學校特別打造四十萬的手機櫃放在每間教室,上課時放入,下課時取出。我的天啊!雖然不是很意外。
至於他拍的那些影片,因為是用相機而且都是利用課餘時間,可能還好,加上內容是 vlog,學校沒太多干涉。
另外我也好奇目前學校的數位化程度,畢竟 AI 的使用是顯而易見的增加,如果教學現場沒有使用,我會覺得很可惜。
小時候我算是很早接觸電腦的人,國小時有學打字、word 等等,已經開始數位化。不過國高中因為住宿的關係,完全碰不到電腦,幾乎退回原始人狀態,只有放假回家時玩遊戲而已。關於我們宿舍的規定,完全可以寫一篇,超奇葩。因此在剛上大學時,被宿舍同間的同學(分別來自師大附中跟成功高中)震撼教育了一番,他們教會了我一大堆東西,像是 BBS、驢子、B2B 等等東西。
學弟說幾乎還是同樣的上課方式,上學期間看不到任何數位化的輔助。我看他把 Whisper 融入在上字幕的流程,感覺得出試過很多方案,是個會找解決方案的人,他則說那些都是自學來的。
我問這個會覺得很可惜,就如同前面所講,其實城鄉差距本來就很大,AI 的使用說不定又會放大這個情況,如果學校持續把這個視為敵人,那學生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大。
有小孩後我持續反思過去的就學經歷。現在的我認為這間私立學校的功用非常有限,最重要的大概是管理功能,確保小孩不容易變壞。但整個學校強調的價值觀跟 20 年前、40 年前都一樣,學生的本分就是好好唸書考大學,這是唯一目標。在 2024 還抱持這個想法,我會認為很悲哀。
原來特殊選材是這樣用的
去年因為接觸 Heptabase 創辦人 Alan 的網誌,很驚艷他這麼早就開始獨立思考並且不被世俗價值觀給綁架,也讓我對於人生各方面都有一些新的想法。我在學弟身上也看到了一樣的特質,因此對他的教育感到好奇。
學弟從國小就開始念音樂班,感覺得出來他的父母願意投資。其實鄉下的音樂班幾乎等於資優班,這不管在公立或私立都一樣。
國中畢業後因為第一志願沒上,第二志願就是我們這所私立高中。不過他唸的時候,高中部的音樂班已經收了,他只能念普通班,不過學校還是為了這些有音樂專長的人開設學習通道,可以去國中班修課,不至於讓他們放棄音樂,這點倒是不錯。
從他的頻道來看,他自己持續有在練習,高中時開了幾場音樂會,這方面他也付出很多。不過他說高一因為請太多假練音樂,跟班上同學變得不太熟,到高二才覺得要融入班上生活,這方面也展現出他的一些選擇。
他的專業有剪接 + 拍攝 + 音樂 + 程式(他會 Python),高中時期就累積一堆作品集。他也知道這個優勢,於是拿來申請特殊選材,上了某間頂大的不分系。至於為什麼選不分系,是因為他想念資工但不確定是不是真的喜歡,於是想用一年的時間摸索看看。
他展示給我看兩份特殊選材的申請內容,我覺得已經超越一般大學生所能做的,無論是內容、排版上都很厲害,真心佩服。不過我還是提醒他,大學的選課跟轉系其實限制很多,可能沒有那麼簡單,不過我不是太擔心,因為他的自學能力很強,這對他來說應該不是問題。
在這邊我也拋出一個想法給他,是不是要唸這個大學呢?他的事業發展得不錯,有機會在現在這個階段就養活自己,那還需要這個文憑嗎?他是很實際地說出了兵役問題,若真的不念可能要馬上收兵單,我忘記這一點了,看來他有稍微想過。
我會提出這個是感覺到他目前的職涯已經出現,而且熱情很高,既然上大學不一定對這個有幫助,那麼目的可能就只是體驗大學生活,真的需要嗎?不過我也是建議可以讀個一年再做覺得,有碰到任何問題可以去參考 Alan 的網誌。
職涯的培養不用出社會後才開始
中間有一部分聊了目前他的專業與職涯,因為我自己的軌跡很像,拍攝、剪輯等等,也好奇他是怎麼啟蒙以及未來想要的發展。
他是國小拿到一台相機後開始自己拍攝、錄影、學剪輯等等。一開始只是玩玩,這從他的 IG 可以看出來,完全是一部成長史,到後面越來越熱愛、越來越專業。
其實他的爸媽也有擔心會不會玩物喪志,不過他的學業成績沒被影響。到國中時,有一部旅遊 vlog 不小心紅了,衝了百萬觀看,也帶來了很多合作機會,才讓他的父母相對放心。
高中時開始利用課後時間參加一些實習,到後面變成實際的工作人員,他是真的想在這方面累績實力跟作品集,也願意付出。現在他會有固定的案子可以拍攝跟剪接,也把這塊當成自己的職涯。最擔心的大概是學生生活與工作間的衝突,主要的工作地點都會在台北,但學校不是,這也是我鼓勵他繼續再思考念大學對他的意義是什麼。
另外有一點我覺得可惜的是,他還沒出過國。我建議他如果有機會,可以趁著大學開學前去數位遊牧一下,畢竟如果他只需要剪輯,完全可以遠端工作。但與國外的人交流,我覺得可以打開他許多想法,畢竟台灣價值觀還是太單一,雖然不覺得他會被影響,但聽久了很是會很煩。
我想要的教育方向:有獨立思考 + 有熱愛的東西
其實跟年紀這麼小的學弟聊天是個很特別的體驗,我們是同樣教育體系出來的,雖然現在的價值觀是差不多,但在我跟他同年齡的時候,卻天差地別。這一點讓我覺得很驚訝。
在他身上看到我想貫徹的小孩教育目標,有獨立思考的人、有自己熱愛的東西,這兩點能越早出現越好。
我有問他,在高中階段,能夠跟上他的思考或是跟他一樣特別的人,有很多嗎?因為我看到他的影片有出現幾位學妹,感覺也有在拍影片,但他說沒有,完全沒有。而且同齡外校的也幾乎沒有。再次讓我感嘆台灣價值觀的威力。
高中生涯讓我反思很多,因為很極端,但我今天看到一個從這個體系出來,但完全不一樣的年輕人,覺得很振奮,同時也提醒自己該加油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