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 2024 十大回顧:倒吃甘蔗的一年

2024 有點倒吃甘蔗,感覺年初跟年終的我是不同的我,雖然前進的方向還沒有那麼明確,但我感覺一直在前進中,很夠了。

很關鍵的一年,也是我很喜歡的一年,年頭與年尾的我,感覺活在兩個不同的世界,也終於在年底有一種圓滿的感覺,讓明年看起來希望滿滿。感謝各種勇於嘗試的我,雖然知道還會有更多變化,但反而不會太在意,而是專注現在我可以做些什麼。以下列出我的十大再來慢慢說明:

  • 原來煮飯這麼愉快
  • 嘗試更多元的收入
  • 開了部落格
  • 開了煮飯 IG 頻道
  • 搭了郵輪
  • 12 強奪冠
  • 更圓融地處理家庭問題
  • 讓小孩嘗試三點放學的學校
  • Podcast 200 集
  • 感受到了很多循環的可能

原來煮飯這麼愉快

過去比較密集煮飯的時候是剛退伍時,因為要等待研究所開學,有幾個月的空檔,當時只有我跟我弟在家,於是晚餐我就自己煮。當時也很簡單,弄個飯或粥,隨意炒個幾樣菜,但沒有系統性學習,也沒有做更多嘗試。後來台北的租屋處幾乎都沒廚房,就沒在練習了。

去年初開始想嘗試,先跟隨了野菜鹿鹿做些素食菜,但老婆評價不是很好,加上她想飲控,就沒繼續。今年初卯起來做,而且標準都是至少四菜,各種花樣嘗試,終於,現在有得心應手的感覺,只是要做複雜一點的菜還需要更多時間,然後還有魚類不太敢嘗試,這是之後要克服的。

現在做菜給我的感覺像是一種創作,看到影片中或是想法中的菜色被創造出來,倍感快樂,當然有些時候還是會失敗,但繳學費的過程誰沒有過?現在喜歡做的事是每次的四菜中,至少有一個是新菜色,藉此來增加我的拿手菜庫。需要克服的問題應該是時間,如果做四菜,依賴電鍋、氣炸鍋等等協助,最快可能也要 40 分鐘,這真的很難加快,持續努力。也希望之後可以切入麵包與糕點,最近手很癢。

現在手機滿滿的都是四菜的圖片

沒想過的多元收入

今年的收入是一樣一樣疊上去的,原本年初只有適所一種收入,後來三月開始跟黑川合作,九月跟 KaiKai 合作,到現在可能還會再新增兩份不同收入,是我當初沒有料想到的。總的來說,我自己把工作時間投入在三塊裡:

  • 適所資本:這邊就是 VC 的領域了,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,但至少有個好的開頭,貢獻了目前一半的收入。
  • 接案:黑川先生KaiKai 等都算這一類,有我熟悉的部分,像是 BD 或是合約談判,也有可以做但不會想變成專業的部分,像是社群發文。這一塊有點像是用時間來換取收入,不能多,不然會剝奪其他時間。
  • 自媒體:這一塊包含 Podcast、部落格、IG 頻道等等,其中只有 Podcast 是穩定創作,原先以為它沒有收入的可能,但最近機會跑出來了,有機會貢獻三分之一的收入,正在衝刺中。其他的要做到穩定創作才行。

之前跟朋友聊天時,有聊到這塊,「現在我是為自己工作,而非為公司工作」,我們的結論是這樣,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做這些事的動力或動機相對更高,也是我喜歡的狀態,可以只為自己負責。

除此之外,因為我想有更多時間陪小孩子,這是我必須要做的事情。相比只有同一份工作,免不了來自公司本身、同事之間給的各種奇怪壓力,可能會做超出職位本身的業務,而且公司本身的問題也會直接影響到你,其實非常痛苦。當然我也可以去調適或是換工作來解決問題,但這一些都需要時間去調適,而且這些問題也可能會持續發生。未來我可能還要工作幾十年,我不希望到時候沒有抵抗力。

若論缺點,收入是個大問題,目前還沒追上之前的年薪,但我相信之後是有機會的,而且也不容易倒,最多一次少一塊,可以透過其他的去彌補,不需要感覺像天塌了一樣。只是接下來要考慮更多被動收入的可能性。

開了部落格

就是現在這一個,但其實我還為了 Podcast 開了另外一個,沒想到一次就開兩個,我也感到很意外。這個契機應該是開始寫晨間隨筆,概念來自於「創作,是心靈療癒的旅程」,寫了超過半年,不過從原本的寫三頁到變成寫一頁,因為早上寫三頁可能要耗掉兩個番茄鐘,恐怖。自從寫晨間隨筆後,有創作慾爆發的感覺,不少事情都想抒發一下,同時也想替自己做個紀錄,就決定開了。

只是這個想法還是從一月拖到五月,五月開始後也只寫了 27 篇,其中還沒有相關的觀點文章,這樣不太行,是明年要解決的項目。同時也要想著怎麼 Po 出這些文章,不管是在公域或是私域都一樣。

開了煮飯 IG 頻道

九月時開了「用 IH 爐講故事的男人」。原本的契機是因為今年開始大量煮飯,追蹤了大量料理類短影音創作者,發現在這個賽道要追蹤好像可能,想說既然都要煮飯了,順道紀錄應該是可以的吧!於是先報名了 Teddy 的「短影音短跑營」,強迫自己一定要努力發片。

雖然過去有做影片的經歷,拍片剪片對我來說不是難事,但這一點也變成一個限制,因為我總想要有好的畫面、有一些邏輯想要去滿足,但其實短影音真的不要想太多,所以我想要用第一次接觸的感覺去做。

中間其實走了一些歪路,像不小心買了不適合的相機,不過還是客服一些條件硬上。過程中發了 27 支片,有 41 位粉絲,雖然自然客不多,也還沒受到演算法青睞,但總歸是一次不錯的嘗試,新的一年就是要重啟這個頻道,做一些突破。

搭了莎倫娜號郵輪

整個介紹都在「2024 歌詩達莎倫娜號濟州島長崎分享」這篇文章中,只是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蠻好的,是個不錯的體驗。六天五夜的時間關在船上,如果沒買網路的話,幾乎不會被訊息干擾,超級棒的。中間下船時間雖趕,但目標訂一訂,有去到甚至有買到東西就好,其他不是很重要,喜歡這種行程。之後可能會嘗試在沖繩住一天的郵輪行程,以及迪士尼號,不過今年目標是峇厘島,睽違三年要回去了。

12 強奪冠

絕對要擺在十大裡面,身為超過二十年的體育迷,我認為最難的兩件事之一,其中一個就是在國際賽中打贏日本國家隊。2004 年雅典奧運跟 2013 年經典賽都有一點機會,但日本隊就是穩,落後沒在怕的那種。現在看到台灣隊領先反而會有 PTSD,看看等一下誰要救援,被翻盤機率多少。

不過十二強最終還是奪冠而且完封,我覺得完封難度更高。雖然這支日本隊只是 1.5 軍,沒有達到之前經典賽那種全明星規格,但贏了就是贏了,而且我相信贏一次就會贏第二次,即使是面對全明星隊伍。過去我們面對韓國隊也是輸多贏少,但最近幾次也都沒在客氣,贏爽爽。

至於另一件最難的是,希望有生之年可以看到,那就是男足進世界盃。

更圓融地處理家庭問題

今年跟老婆有過兩次比較大的爭吵,起因只是對某些事情的標準不同,甚至問題出在我這邊,我把標準設得太高,但我沒意識到那只是理想狀態,應該隨著現實去做調整。隨後我們彼此都做了一些調整,順利相處到現在。

經過這些爭吵,發現維持關係真的很難,兩個人花了十幾年最終在一起,但可能因為一些小事就直接分開,有點令人唏噓,也才發現兩人之間的磨合,很可能是一輩子的。但可以相信的是,為彼此好這件事情是不變的,容易在經歷這些事情後,轉換想法來適應彼此。

推薦大家至少每季一次家庭旅行,可以解決不少事

讓小孩嘗試三點放學的學校

其實上課內容都整理在這一篇「汪培珽幼兒園(兆元幼兒園):一種體系外的嘗試」,但因為我還沒時間整理福樂的內容,所以沒有一些比較。

但現在要我來看,若我能用更少時間賺到一定的錢,其實我會考慮讓他回去。回想起那段時間,三點半後我們就一起出去玩,非常快樂,距離吃飯時間還有兩到三小時,我可以盡情帶他探索,無論是去公園或是圖書館都好,盡情地玩才是他們現在該做的事。

而且現在作息我感覺小孩都沒睡飽,我們是九點進房間,接近十點睡著,一路睡到七點半,但每天都要叫醒小孩,相比之前八點半進去睡覺,一路睡到隔天七點多,不需要叫醒,其實有差。每天叫小孩起床的我也感覺很罪惡,真的是。

小班目前還是會在福樂結束,但還有中班跟大班,我還是一直把這個想法放在心裡,看會不會有實踐的一天。

當時的畫作之一,不明所以但好喜歡

Podcast 200 集

只有立場沒有是非 200 集了。在 2021 年開始做時,沒想到有 200 集的可能性,雖然中間加上一些企劃已經超過,但 EP200 還是重要的。回想過去,中間遭遇一些困難,但其實沒有想把它停掉的想法,因為錄音變成生活的一部分,我把這個創作當成是生活的調劑,想想看,你有在輸出東西,也有人給你回饋,這不是挺好的嗎?

當然,收入少是一回事,但現在維持低成本支出也是因應這個情況,一年下來錄音費花不到多少錢,最多就是付出的時間,但與我們的友誼以及創作回饋來說,這個狀態完全值得。現在比較有時間來思考不同的企劃,2025 我們要來嘗試更多玩法。

感受到了很多循環的可能

用這個標題感覺很怪,但我確實是有這種感覺,以下列出來的事情就是這種感覺來的:

  • 第一份工作是做 Punnode,專門採訪新創團隊、報導新創消息,結果去年底因為這個背景被找入適所,現在也是越做越有感覺
  • 之前在 Dailymotion 是做 publisher 相關的 BD,結果前同事 Nikkie 在 KaiKai 想到了我,就把我推薦過去
  • Podcast 之前都沒有好的變現模式,現在可能會用 KaiKai 來變現看看
  • 過去 Dailymotion 的主管跑去 NBA,現在有一些機會都會找我,像之前要開一個資料分析師的缺,以及現在另一個兼職的缺。剛好我看 NBA 也是快 20 年,雖然最近很少看 Live,但每天看相關消息的習慣從未間斷,剛好符合這個工作的需求。

綜合上面這些,我才會取名是一種循環,就跟之前我喜歡的一個概念一樣,所有做的努力都不會白費,很有可能某個時間段開花結果。以此共勉,希望 2025 可以做更多嘗試,甚至找到接下來想要投入更多時間所做的專業。